如平常在图书馆闲看的时间,找些有意思的书来看,看到梁实秋的【人间食话】,大致是民国时间国内美食指南了,还有些意思,看起来和现在大有不同,略记些特别地方。
1. 与现在不同,民国时间山东菜还是在北平占了不少,不过这里却和山东风味无关,也无关煎饼卷大葱,仅仅是山东人的馆子而已,所谓烟台济南等派,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,讲究还是少不了,看到前面,梁实秋对东兴楼印象尤佳
东兴楼的菜概用中小盘,菜仅盖满碟心,与湘菜馆之长箸大盘迥异其趣·······抗战期间,被日寇盘踞为队部·······盖已名存实亡,无复当年手艺。菜用大盘,粗劣庸俗。
中间过了一次抗战,菜馆风味荡然无存,满清到民国,也算太平无事,枪炮打不过洋人,吃喝玩乐大概还是下了功夫,何况各种所谓宫里御厨下来的。当年工资或30大元,而东兴楼一桌可以16元,也须得十分精致了。
而现在说山东菜,除了民间和东北菜一般分量足,加上传说中的葱爆海参,印象中无它。
中国菜一贯没有菜谱和固定方式,全靠师傅水平,吃饭的手艺都是传家宝藏得深的很,从抗战到改革开放,这一两代人时间没什么用武之地,说失传确是难免事情。
2. 萨其马原来是道满族点心,而我居然会以为是徐福记的,然而现在的各种沙琪玛都甜腻的很,兴趣索然。